人在村中走,如在畫中游|雙城區愛賢村變身美麗新村寨
村內鮮花和樹木隨處可見。
“人在村中走,如在畫中游”,金秋的雙城區希勤鄉愛賢村展開美麗畫卷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,雙城區涌現出一批人居環境、鄉風民風、文化生活“三美”的美麗鄉村,愛賢村被評為雙城區“被花海包圍著的最美村莊”。
愛賢村位于雙城區西部24公里處,面積17.1平方公里,全村共有652戶人家。愛賢村村頭的小橋上擺滿了花盆,小河邊也種滿五顏六色的花,還有金色的榆樹墻……吸引了不少慕名來參觀的人們。村內6條主干街路種植了1500棵海棠、4300棵苗木、600棵果樹。
愛賢村在友誼渠逶迤的臂彎里,哈前公路穿村而過,道路橫貫東西,南北通村路連接雙萬公路,成為希勤鄉西部的交通樞紐。村內12公里道路全部被綠化和彩化包圍著,街路基本保持當年屯田時的三街六巷,路燈遍布全村各條街道。村里出資統一修建主街道兩側的圍墻,所有村路兩側都是紅磚砌成的整齊邊溝,邊溝上清一色種了海棠。
為了振興鄉村,愛賢村黨支部書記李彥飛成立了苗木合作社。他個人出資購買樹苗,成立飛宇林木種植園專業合作社,購進用于城市綠化美化的黃波欏、五角楓、蒙古櫟、銀中楊、金葉榆、櫻桃樹和牡丹海棠樹等苗木果樹和花卉10萬余棵。
李彥飛說,為甩掉貧困的帽子,他帶領村民起早貪黑地干,現在每年銷售苗木創收130萬元左右。到2019年底,合作社內的貧困戶就已全部脫貧了,還解決了村里20多名剩余高齡勞動力的收入問題,每人年增收兩萬元左右。同時,合作社吸引了本村其他村民加入,還有鄰村鄉親帶地入社,入社的土地年收入實現翻番。通過努力,愛賢村被評為雙城區生態文明第一村,獲得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等諸多榮譽稱號。合作社正在試種瀕危植物紅豆杉等苗木,計劃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、更宜居。
稻田畦畦,綠樹成蔭,鳥語花香。愛賢村現已發展成為集旅游觀光、農業生態、苗木生產于一體的新型少數民族村寨。
今年,村里開始建設友誼渠休閑娛樂長廊,在已建設的滿族特色大門前300平方米的空地上建設滿族風情八角亭,開發滿族烤魚、煮魚及豆面卷子等特色飲食,借助滿族風情習俗,并利用引拉河、養魚池發展劃船、捕魚等休閑娛樂項目。
友誼渠南側的果樹林地還可以采摘果實,在果樹林地中擬建滿族射箭場地、滿族騎馬場地,再現滿族騎射風情。利用友誼渠環村的獨特環境,著力打造滿族休閑、娛樂、餐飲、旅游等文化長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