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中藥”,大文章 | 阿城打造“寒地龍藥”龍江樣板
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產業興旺,只有產業興旺,農民收入才能持續穩定增長。阿城區利用轄區內多山的地域特點,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,逐漸形成集種植、加工、研發、康養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,并著力打造“寒地龍藥”的龍江樣板,依靠發展中藥材特色產業,助力當地鄉村振興。
冬季不閑,中藥材小鎮孕育新機遇
眼下,冰城哈爾濱銀裝素裹,大地也進入了休眠期,但阿城區小嶺天問山黃精產業園的中藥材加工廠房內,卻是一派繁忙景象。工人們正在給廠房進行內部裝修,驗收合格后,這里將是生產黃精茶、黃精粉等中藥產品的車間,也標志著當地從種植中藥材向加工中藥材的一次飛躍。
天問山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郝義學介紹,小嶺山地多,生態環境好,晝夜溫差大,種植中藥材有天然優勢,也造就了“寒地龍藥”的獨特品質。
從2015年起,“天問山公司”開始在天問山腳下種植黃精,目前已種植了近千畝。今年秋天,第一年種植的黃精到了收獲期,已經把收獲的黃精晾曬好了??紤]到出售“原字號”產品產業鏈短,收益也少,“天問山公司”建起了廠房,購置了設備,準備開啟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產業模式。
“天問山公司”落地小嶺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賺錢機會,一些農民把土地流轉給“天問山公司”種植黃精,然后又來企業打工獲得兩份收入,還有的農民直接參與種植黃精。小嶺正采取政府主導、企業引領、農戶參與的方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,帶動更多的農民通過種植中藥材實現增收。
目前,小嶺已種植黃精、五味子、平貝等多種中藥材,還在不斷擴大種植規模。同時,小嶺還在挖掘中醫中藥文化,準備在當地建設中醫中藥館和以中醫為主題的康養區、中藥養生觀光區,帶動旅游業的發展,把小嶺建成三產融合的中藥材特色小鎮。
打樣板、創品牌,做好中藥材這篇大文章
近年來,阿城區依托獨特地域優勢,帶動農民不斷調整產業結構,現種植中藥材1萬余畝,有黃精、板藍根、桔梗、平貝、刺五加、人參等多個品種,分布在小嶺、紅星、蜚克圖、雙豐等10余個鎮(街),以天問山黃精產業園為代表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已初具雛形,阿城區正把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。
各鎮(街)也結合當地實際,不斷探索中藥材發展的新路徑,摸索出“公司+合作社”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等模式。阿城區正著力打造標準化、規?;?、機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中藥材種植基地和“寒地龍藥”特色品牌。
“天問山公司”還和哈爾濱市的幾所高校密切合作,通過校企聯手,高校在技術指導、生產工藝、產品研發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,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科技保障,同時,及時轉化了高校的科研產果,做到了雙贏。
阿城區按照整體規劃、分步實施、梯次推進、滾動發展的方式,將中藥材產業作為全區新的經濟增長點,正在補短板、強弱項,在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、延伸產業鏈和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,力爭將阿城區打造成全省發展“寒地龍藥”的樣板區,開拓出一條通過中藥材產業實現鄉村振興、富民強區的農業發展新路。
記者 康福柱 文/攝